走在回家的路上

时间:2015-03-04

  

老公说我近日东北话泛滥,有必要收敛一下。我马上自省,总结了自己语言特点:特别开心的时候和特别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讲地道的东北话,否则总觉得表现不出深邃的中心思想。貌似用字正腔圆的小品语言彰显与这个充满了猫屎咖啡味道城市的格格不入,才能让我的心情释放出来,然后呢……然后又是周而复始的“好的呀”、“噶结棍”,“侬哪能啦“ 侬组撒啦,貌似有点不伦不类。

     毕业5年,在这个城市竟然也生活了8年多,从最开始时天天咒骂食堂里的师傅做菜只用茄子根,直到在超市看到那么修长、骨感的茄子刹那震惊,默默向食堂的师傅道歉,到现在全然一副本帮菜的口味,我忽然发现,外因的影响真实可怕,是啊,8年,抗战都胜利了。

     已经想不起来为什么选择这个和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城市生存,难道是因为大白兔奶糖?那个总是被当做背景的三个球的电视塔?谍战片里的外白渡桥?还是许文强死在门口的百乐门?也不禁佩服自己的果敢,就那么贸贸然的来了,就那么冲动的留下了,现在还带着下一代不走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留在上海,我说,第一次坐二号线,地铁迎面而来,很大的风把头发吹起来,看着拥挤的人群,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我忽然觉得,这个城市真有劲,就留下来了。面对我的回答,女人一般评价“很文艺”,男人则不做评论,转身离开。

     和老家的一个初中同学聊天,说起房价,我真诚的说“我买的房子便宜,才2万多一平”,同学愕然“2万你还说“才”呢?”;说起车子,我真诚的说“上个月车牌7万多,终于降了。”同学愕然“车牌要钱,你还说“终于”呢?”说起上班,我真诚的说“路上也就1个小时”,同学愕然“一个小时,我到家饭都做好了”,最后,听出我的落寞,同学真诚的安慰我“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要不然怎么咱们班学习好的,怎么都跑去北上广了呢。”

记得一个同事问我“为什么东北人喜欢喝酒之后打架呢,你看一般都是寻衅滋事或是妨害公务”,见我不语,又解释道“我不是歧视东北人,只是觉得奇怪。”说实话,我没有感觉被歧视,只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求助老公,男人倒是比我沉稳,想了一下说:“下次别人再问你这个问题,你就回答他,因为东北冷,喝酒取暖并形成习惯,再加上极寒之地向来是发配不法之人的地方,所以好斗的劣根性一直延续下来,发展成为直来直去的美德。”我瞪大眼睛,不置可否,迅即补充道“对,看到磨磨唧唧,没完没了的,我都想踹两脚!”原来心理憋屈的不只我自己。

不禁想起最开始的烦躁,遇到一点小事,恨不得竖起全身的立毛筋进入备战状态,来证明自己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虽然没有每天对着镜子鼓励自己,却也不断在深呼吸中寻找底气,就这样,八年过去了。如今,在公交车上,听到“我跟你讲哦,不是我们瞧不起外地人,本地人做不出来这样子的。”我也只是莞尔一笑,听到老妈说“我现在才知道,买菜送葱。”我也会鼓励她,“卖菜的不给你,你就问她要,葱送完了,就要香菜。”每次被窗口的办事员问及“哪里人”,我都回答“东北人,新上海人。”

3岁的女儿已能分辨简单的好坏,却总是保持沉默,终于在几次我亲眼目睹她无故被拉扯、被推搡却一脸茫然,手里的东西被抢走,虽感委屈却没有反抗之后,我实在忍不下去了,气质被气场取代,母龄不长丝毫不影响母爱的泛滥,在女儿手里塞了只玩具,开始了我的东北式教育:“别人抢你的东西,拉你的衣服,你要推他,告诉他‘走开,走开,我的东西,保护好!’,记住了么?”女儿楞了一下“记住了”,我一鼓作气,“那我们试一下,妈妈现在是你不认识的人,来抢你的喜洋洋,你怎么做?”女儿想了想,用小手碰碰我的手,十分温柔的说“推他、推他,我的东西,保护好!”,然后笑了起来,我继续诱导“宝,这是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不要笑,再来一次!”女儿仍旧做游戏般象征性的摸摸我的手,几次情景模拟下来,女儿仍旧没有掌握要领,丝毫没有坚决表明立场。我有些灰心,终于口不择言“宝,这不是游戏,你要记住,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宪法给你的权利……”一直在旁边不发声音的男人终于看不下去了:“老婆,有点过了!”老公把女儿抱上膝头,“小天使,爸爸告诉你,你做的很好,因为你不去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不抢别人的玩具,真正的公主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别人对你不礼貌,你也不要总是忍让,像妈妈说的,你可以推他,可以抢回自己的玩具,大声的让他走开,表达你的不开心,不理他,不和他做朋友,这样都是可以的,因为公主也是有脾气的。……当然,妈妈说的你可能听不懂,但是妈妈说的是对的,尤其是关于宪法那句!”我不知道女儿听进去多少,但是她的脸上已经没有刚才的不解和紧张,我也不知道下次她是不是真的会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但是她还是笑了。

忽然我意识到自己似乎把一些不良情绪灌上了自我保护的名义,强加给犹如一张白纸般初识善恶的孩子,不禁擦汗,还好,还好有人救场。

一次陪老爸遛弯,迎面一位七旬老阿姨,见到老爸热络的用纯正的上海话打招呼:“这是你女儿啊?”我正想替根本听不懂沪语的爸爸作答,老爸自己却开口了“对,回家吃饭了!”上海阿姨继续说“女儿好啊,孝顺!”老爸回答“回家能吃口现成的,天太热了”,没有自说自话的尴尬,相反两人均热情的道别,我惊讶“你都是这么和他们聊天的?”爸爸笑了:“听不懂有什么关系,自己说自己的呗,都没啥恶意,无非就是邻居见面聊家常呗!”

    原来,开心跟伐开心,就斯噶比当。
   
呵呵!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