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时间:2014-04-11

 

                            刘彭城

 

读点历史很有意思。

然而关涉历史的书籍中,能让人欢欣愉悦、一读为快的太少。要么一本正经,引经据典,推理论证;要么胡言乱语,恶俗低级,一塌糊涂。初见《极简欧洲史》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泛起消极的厌恶情绪,现代人喜欢“精简”、“重释”各种古典作品,而往往一本顶着过多推荐语和夸张语言的此类书籍大多最终让人无比失望,就如当世的方方面面,靠哗众取宠,靠营销炮制效应,真正应该让人们知道的东西,往往矮化为了商人和肤浅者菜板上的俎肉。

不好意思,扯远了。总之,我想表达的是,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意外的书。其于缜密考订工夫中驰骋宏观思维,把一个宏大的话题,抉剔爬梳,条分缕析,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言简意赅,简约而不简单,串联起你零散的、错误的、肤浅的、片面的对欧洲的认识。阅读体验很是不错,很庆幸我“无意之中”翻开了它,借此也解决了我一直一来遇到的许多智识上的困境:

  1.“历史有什么用?”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稚子曾如是诘问其父,令其哑口无言。特别在当下碎片化知识时代,信息如爆炸的玻璃般刮脸。厚厚的三本世界通史无人再爱,人们喜欢短直快的东西,最好辅以知识导图。时代精神被死死订在效率就是一切的主旋律上。这本书算是由此催生出的精细大米:我们不需要对这个世界上某个地方某个特定的时刻居住着多少人这样的数据精确铭记在心(尽管大多数历史考试题是这样),我们只需要一本可以从宏观上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历史变迁故事,以便我们在看《角斗士》时,不至于只看帅哥的肌肉而对罗马帝国充满茫然。

  2.乏味沉闷的老学究式历史书(例如高中历史课本)的受众群正在越来越小,我们需要的,或者说大多数芸芸众生所需要的,是一本在每天繁忙工作,头脑发怵回到家,还能拿起来翻一眼的书。这本书最理想化形式就是哪里都是开头,哪里都可以浓缩为一粒药丸,不需要坚持服用也可以产生药性。这便是一种新意,比如说打乱顺序,插入思维导向图,借助轻松平快的语言(比如善用苏格拉底式的反问句),加入比喻和例子,但又不不至于让人因为杂乱无章而遁入云雾,在缩小体积的同时,以一种最通俗的架构和语言形式让人有翻起第一页的欲望以及没有中途放下的想法。

  在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古代史,特别是欧洲古代史是个无比繁杂的部分,尤其在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强迫症面前,每一步踏下去都是各种陷阱和雷区,暴露了我无数学识上的空白和无知,继而只好拿起放下,陷入迷思和混沌。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一本这样让人没有思想负担的书,你或许只需带着一颗试甜点的心:好吃?嗯,带走,反正不会噎着。不好吃?我了个去,难怪,封面这么从俗!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