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介石传》有感

时间:2014-08-12

 

 蒋寅

其实《蒋介石传》这本书我很早就读过,曾经的思绪起伏,如今经过时间的洗礼倒也平淡了。最近,看到了一个节目,也是讨论蒋介石的,从政治、婚姻、生活等方面分析蒋介石的为人,再次让我回忆了这本书,愿写下点点感触,以备后思。

美国传记作家布赖恩·克罗泽所著的《蒋介石传》,更多的是站在世界的角度,从中立的位置出发,去解析这位曾经举世公认的中国领袖。这位到访过世界诸国、并为多国所熟知的一代枭雄,却在中国赢得二次大战后短短几年内失去江山、仓皇出逃,最后在中国的一遇——台湾,残喘终老。我们在唏嘘蒋介石一生时,是否也应该好好思考,为什么国共相争的失利,让这位本可以正面屹立于历史的人物,却失掉了应有的历史位置,且亦于几代国人的面前名声扫地。

回首那段硝烟弥漫、纷繁复杂的抗战历史,不难发现蒋介石在对对手的判断上是正确的,他清楚地看到了共产党对他政权的威胁。但是,蒋介石终究只是一个战术大家,不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在宏观局势的分析和把握上有失精准。战略和战术,在战争中都是非常致命的因素,历史总是这样,偏向让各种不利因素在一个事件中同时出现,从而导致人们为局势的走向或感到震惊,或感到惋惜。对于蒋介石来说,如果只是较量战术或战略其中一点,或许胜负难以分晓,但是,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历史。那究竟是什么样的错误,让这位曾经的领袖遗憾一生呢?

首先,蒋介石严重地低估了中华民族在面临灭亡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民族主义精神;严重误判了在涉及民族存亡的问题上,再能忍辱负重的中国民众在这种时候也会不惜代价的为了生存而做无畏抗争,从而自发的走向团结。因此,以救国精神来感召的共产党无疑争取到了众多支持,获得了取代国民党成为民族救亡运动领导力量的契机。

其次从战略上,蒋介石错误的评估了日本侵略者的目的性,他狭隘地认为日军不会有殖民中国的野心,日本需要的只是经济利益罢了。蒋介石制订了一个所谓的以空间换时间的计划,他以为中国有足够的空间去让日军侵略。在这个他认为比较长久的时间内,应该致力于先消灭共产党,接着再去着手解决侵略问题,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内”。正是这个错误的决策,让蒋介石失去了民众支持的基础。

最后,当时仍是国家合法领导者的蒋介石,在共产党已经牢牢获得了抗战概念的垄断权之后,为了不放弃政权,在民众的怨声压力前被迫与日军对抗。由于一边暗着剿共的心思,一边屈从于抗日,一心二用的结果就是既失去民心,又在与日军交锋中损失惨重,失去军心。当蒋介石失去民心和军心的那一刻,实质上他的失败也就确立了。

可以说蒋介石是一个悲剧人物,在他身上充满了各种传奇的色彩。很多人只是从单一的角度认为蒋介石是卖国的失败者。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它的多面性,许多可以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因素集中在一起的话,我们就需要从历史的多个角度,方方面面去考虑这个人物。即从蒋介石的外交手段来看,他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的。可以建立蒋家的庞大家族体系以及取得美国的支持,这也是需要一定的实力的。也许只是可以说蒋介石他运气不好,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有实力的毛泽东吧。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