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庄园

时间:2014-10-15

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另一部传世之作,世界文坛最著名的讽喻小说。本书以隐喻的形式写革命的发生以及革命的背叛,自然还有革命的残酷: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它们建立起一个自己管理自已的家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原则;两只领头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猪们逐渐侵占了其他动物的劳动成果,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招致血腥的清洗;统治者需要迫使猪与人结成同盟,建立起独裁专制;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

《动物庄园》的故事脉络被分析为与苏联的历史乃至整个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惊人的相似,在很多共产党正在或者曾经执政的国家都能看到动物庄园的类似影子。作者在书中借由对动物庄园的发展变化,对共产主义运动未来命运的预言也被1991年的苏联、东欧剧变和后来的历史所印证。但《动物庄园》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对历史的预言,这部寓言体小说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读这本书时感觉种种口号、种种场景有莫名的熟悉感,让我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在一段时期内在我国是禁书。对照现实和历史,翻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它隐喻的是俄国革命,但我发现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都走过相似的道路,那我不禁思考究竟这是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还是人性的共同。

革命初期,美好的口号“一律平等”和严格的训诫总是激发尽可能多的民众参与,客观革命条件艰苦,领导者和民众团结紧密,口号和训诫实践起来非常容易;革命发展时期,由于有外敌饲围和革命发展需要,领导者实践起来也相对容易;但发展到革命鼎盛时期,外部环境安定,革命取得一定成果,此时领导者一方面树立个人权威巩固地位;另一方面享受革命成果,而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与民众拉开差距,利用各种国家机器维护专制统治,领导者开始越来越像之前的统治者;维系一段时期的统治之后,又会有一名新的革命者的出现,重复上述过程,历史总是以惊人得相似在反复循环。

不仅社会主义革命走过相似的路线,我国封建时期数次农民革命也在以上述轨迹循环反复着。这到底是领导者人性的劣根性,还是无知群众的错误,亦或是革命基础的缺失。如果是革命者的人性之恶,让我不禁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位革命者都是如此的相似,为什么各位革命先贤在初期、中期和鼎盛时期会发生惊人并相似地变化,显然这一假设悖于常理。那么是我们的民众无知愚昧,盲目屈从吗?人民群众信任革命者难道错了吗?归结于社会群众显然有失公允。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革命的基础,人民群众无条件地信任革命者,“凡是***都是对的”;之后演变成革命者以个人意志凌驾于革命纲领之上,肆意修改革命纲领,权力毫无制约制衡,或者种种先前制约能被革命者以铁腕或统治机器(由于部分国家机器沦为统治者的利器,所以允许称之为统治机器)轻易突破。

“不受制衡的权力必然引发专政与腐败。”这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人性规律,如果没有制度的制约,没有权力的制衡,领导者即一个人,人的本性即趋利避害,作为人性必然追逐最大化利益,领导者从一个清正廉洁的革命者到一个私欲膨胀、生活腐化的专制独裁者是必然的结果,这个演变过程的时间长短在于领导者自制力的强弱与外部环境的情况。领导者自制力强,外部环境恶劣,革命矛盾多,必然延续之前的清正廉洁,自制力差,外部环境稳定,革命矛盾少,演变自然加速。我不禁好奇,之前的清正廉洁是真实面目还是蒙蔽鼓动群众的假面具?之后的专制独裁是本性流露还是滋生演变。

革命者是最大的投机者,群众不需要相信革命者,人性之变不可靠,需要信任的是制度,是权力的制衡,没有永远的好总统,只有永远的好制度。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