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的春愁——《伊豆的舞女》读后感

作者:谢一帆      时间:2014-11-06

初次看川端康成的小说,大约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零星读过的日本小说作家,有夏目漱石、小林多喜二、芥川龙之介和井上靖,这些名家的笔锋或敏锐透彻、或幽默辛辣,在我心里个个都是日本乃至世界近现代文学的翘楚,然而等到头一回读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那么清新,那么明丽,真是如沐春风。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我”由于厌倦学校的生活,更为摆脱缠绕不去的苦闷,戴了一顶高等学校的学生帽,穿着蓝地碎白花的上衣和裙裤,独自去伊豆半岛旅行。

在旅途中,我遇到一伙江湖艺人,彼此结伴同行,他们心底善良,情感淳朴,尤其那个天真的小舞女,“她看上去像有十七岁了,梳了一个大发髻,古色古香,挺特别的”,“我不时回头张望,萌生了一股天涯羁旅的情怀”。

我和艺人们住在同一家客栈,艺人们的热诚待人使我体会到了人情的温暖,小舞女担心挨骂,好容易姆妈不在,才敢和哥哥一起跑来和我玩,她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坐在走廊上迟疑不动,我热情地邀请她,她才小心地进屋来,起初她离得远远的,要伸长胳膊才能下子。“渐渐地,她忘其所以,专心致志,上身竟遮住了棋盘,那头美得异乎寻常的黑发,简直要碰到我的胸脯”,蓦地,她脸一红,说道:“对不起,要挨骂了。”扔下棋子就跑出去了,原来姆妈正站在楼道前。在川端的笔下,小舞女浓密的黑发,留在颊上的胭脂,处处体现出日本传统的女性美,这些江湖艺人在当时的日本地位低下,而我对他们,既不好奇,也不轻蔑,压根儿忘掉了他们是些跑江湖卖艺的,我这种寻常的好意沁透了他们的心田,而他们也给性情乖僻,自幼孤儿的我带来了人情的温暖,天真未凿的小舞女,对我表示出一种温馨的情意,在我的心里萌发了一缕柔情。

有一天,小舞女跑来央求我读书给她听,我一开始念,“她就把脸凑过来,都快挨上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闪着光芒,聚精会神地盯着我的前额,一眨也不眨”“舞女那又大又黑的明眸,顾盼神飞,是她最美丽动人之处。双眼皮的线条,有说不出的妩媚。而且,她笑靥如花。用‘笑靥如花’一词来形容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对主人公而言,舞女不但给他带来善解人意的体贴,更重要的是,临近旅途终点,我听到小舞女说“他是个好人”,一句平平常常的话,对我而言,却是一种释放,“我都二十了,由于孤儿脾气,变得性情乖僻,自己一再苛责反省,弄得抑郁不舒,苦闷不堪,所以才去伊豆旅行。”别人从世间的寻常角度,认为我是好人,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我们快到下田海滨了,处处的村口都竖着牌子:乞丐与艺人,不得入村!”我终究要和舞女分别。

那天夜里,“当我正要离开屋子,舞女便抢先到大门口,给我摆好木屐,自言自语似得悄声说:记着领我去看电影啊。”到了晚上,舞女见了“我”,便央求姆妈让她看电影去。可是问了姆妈以后,“她面无表情,木然走回这边,给我摆好木屐”。“为什么不能带她去呢?”我实在纳闷。出了大门,舞女刚好在那里摸小狗的头。脸上冷冷的,我都没法儿跟她搭话。她仿佛连抬头看我一眼的气力也没有了。”

    “我一个人孤独地看电影,到了那边便旋即离去了。”

    “街市黑沉沉的。我觉得,仿佛远处不断传来隐约的鼓声。我无端地扑漱漱地留下了眼泪。”

      作品的结尾在离别的码头,是小舞女那欲说还休的依依离情,少年书生“涓涓而流”的感伤泪水,此去一别,再难相逢,“她似乎想道一声珍重,却又打住了”,“我的脑海仿佛一泓清水,涓涓而流,最后空无一物,唯有甘美的愉悦。”为整个旅途抹上一层淡淡的,水一样的春愁。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