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静待花开

作者:郑曦      时间:2020-02-21

               

2020年庚子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扩散全国,甚至蔓延至全球。我从未想到,我会和这场战役联系如此紧密,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亲历者。

 

2019年12月30日 被忽视的信号

我原本以为,那天只是个普通的日子。除了朋友圈的新年祝福外,一切如常。工作休息时间,同事们谈论着今年去哪里跨年,又和谁在一起。我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腔,突然刷到微博热搜,“武汉现不明原因肺炎”、“X医院已有多人确诊为sars病例”……。同事们半开玩笑说,“曦曦,你们武汉出现病毒,你回家要多注意啊”,我不以为然,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场后来蔓延全国的疫情“潘多拉魔盒”,在那时已经悄然打开了。

第二天武汉市政府通报,“医疗专家紧急赶往武汉”、“已关闭华南海鲜市场”、“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疫情可防可控”,原本有些许担心的我松了口气,相信大家都是如此。

于是,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在魔都黄浦江畔,在武汉江滩边,在全国各地,无数对未来充满希冀的中国人在欢呼声中迎接2020年的到来,喜悦和憧憬淡去了那一丝丝不安。此后,我身边便鲜少有人提起“肺炎”了。而我也早已做好了春节回武汉和家人团聚的准备。

 

2020年1月23日 武汉“暂停”

“滋滋滋……”,一阵急促的手机震动声,叫醒了昨晚凌晨到家,此刻还在熟睡的我。“武汉封城了!”张主任在电话里急切的对我说道。我恍的一下,像是被电击中一样,顿时睡意全无。而后我赶紧拿起手机,几十条微信消息,新闻推送瞬间袭来,我脑袋一阵空白,呆坐了许久。缓过神来,第一反应是无奈和忐忑,这座城市终于还是按下了“暂停”键。

从上海回来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彼时武汉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疫情的阴霾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但过年的仪式感,是异乡人回家的坚定。我还是在忐忑不安中踏上了回汉的旅程,那时我还确信,很快会回来。但突如其来的“封城”,顿时令我手足无措,心中满是身处疫区的惶恐,更充斥着对回沪遥遥无期的焦虑。

拉开窗帘,小雨淅沥,天空昏暗,窗外的湖水平静如一滩死水。路面工整,却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也没有了行色匆匆的人群。一瞬间,我和无数武汉人一样,对这个未知病毒的恐惧到了极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方报道,医疗专家的采访释惑,陡然激增的确诊疑似病例数据等等,跟疫情相关的每一条消息,仿佛都能轻松地登上微博头条,我所能做的,只有呆在家里,关切又无奈地苦笑。

明天就是除夕了,知道网上,网友们自发号召出门戴口罩,杜绝外出聚餐;听到身旁,爸妈主动取消了已经预定好的年夜饭聚餐;看到群里,亲人们都约定今年互不登门拜访,集体“云拜年”。我在焦虑中感受到不少欣慰和心安,战“役”当前,在重灾区的武汉,每一个人都展示出了坚韧和信心,每一个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才能保护大家。

 

2020年2月4日 听见冬天的离开

封城的第十三天,立春。早起,阳光洒落地面,鸟鸣清脆入耳,窗外静谧且温暖,春天来了。这是武汉封城以来,难得的晴天。围城里的武汉人在这段阴霾笼罩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太多太多的感动。我们感动党中央的坚决果断;人民解放军的义无反顾;全国医护人员的主动请缨;感动无数双逆行的脚步;无数次救援物资的捐助;也感动武汉人的乐观和坚强……; 而在封城的漫长日子里,于我个人,感激院领导及部门领导多次亲切慰问,给我寄送防护物资;感激同事老师们的热切关心,对我时时鼓励打气。我深深地感到:武汉封城,封住的是病毒,封不住的是人间大爱,我不是一个人在坚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这座城市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我总想去遥远的地方看看,于是我来到了上海,但心里永远住着一个武汉。春天的生机盎然,樱花盛开;夏天的炙热火燎,渔舟唱晚;秋天的红枫萧肃,膏腴蟹肥;冬天的冷峻喧嚣,梅雪争俏。这座城,不仅是我的家乡,它迎来送往,也是更多人的第二故乡。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待春暖花开,疫情退散,朋友们,我们相约去犄角旮旯的路边小店吃热干面,去历史悠久的黄鹤楼隔江眺望,去风光无限的东湖绿道惬意骑行,去珞珈山旁的武大看樱花绽放。大江大河大武汉,山川风月,江河奔流,愿与你共享;热情火辣,鱼鲜蟹肥,愿与你分尝。

此刻,衷心愿医者安,愿病者愈,愿勇者健,愿仁者喜,愿冬去春来,山水依旧,愿武汉归来,中国安康!

静安区检察院 郑曦

2020年2月14日于武汉家中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