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将热情与智慧倾注于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中,只要我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孩子们就会像花朵、小草、树苗一样郁郁葱葱,茁壮成长……”这段深情的话语就出自在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工作近二十年的主办检察官、检察员宋宪琳。
近二十余个春秋,她的身影出现在看守所、少年庭,活跃在学校、社区,她是静安区中小学校的老师、校长熟悉的“宋检察官”,更是静安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宋阿姨”、“宋妈妈”。
多年来,她个人和所在的办案组也荣获多项表彰,仅2006年以来,她就被市检察院嘉奖两次、并荣获市检察院个人二等功,她所在的办案组也在上海市检察院“优秀个案”表彰中被荣记集体三等功和嘉奖。同时,在市、区“三八”红旗手,“暑期活动优秀指导者”…等光荣册上也都留下了她的名字。
办案篇
“慎之又慎,对每一个少年负责”
刑法,是最严厉的一部法律。未检科的检察官运用刑法审查案件,面对未成年人时,需要慎之又慎,对每一个少年负责。
17岁的小朱成了抢劫罪犯罪嫌疑人,细心的宋宪琳发现,小朱曾上过辅读学校,难道他智商?可老朱说:儿子脑子没问题。听说要做司法鉴定,连连摇头不同意。宋宪琳在想:用刑法 “开刀”若准确,可以切去他的赘瘤,使他康复,若“开刀”不准,小朱智力真的,那后果……。通过调查,得知小朱母亲长期因儿子“这方面”而痛苦郁闷,与老朱产生矛盾,最终离开了这个家。老朱的女友,也因小朱“这方面”不辞而别了。从此,老朱不允许别人再提儿子“这方面”……。宋宪琳抚着老朱抽泣的肩膀:老朱啊,儿子木呐一点不是咱的错,但如果为了面子,让他带上过于沉重的“犯罪”帽子,那就是咱的大错呀……。一番真诚开导,打消了老朱顾虑。
司法鉴定结果:小朱患有轻度精神发育迟缓,被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那天,老朱拉着小朱,紧紧握着宋宪琳的双手,哆嗦着嘴唇,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作为未检科唯一的一名主办检察官,近年来宋宪琳同志承办了60余件案件。在办理每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宋宪琳同志都要求自己和所在的办案组努力做到“四个全面查清”,即:全面查清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犯罪事实、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准确出生、查清其犯罪动机和目的、查清其犯罪原因。同时,把未检工作与家庭、学校、社会联系起来,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帮教篇
“检察真情 寻回失散多年的妈妈”
世界上没有坏孩子,他们只是迷失的羔羊。只要我们爱孩子,倾注爱心、真心、诚心,我们就一定能教育、挽救、感化他们。
纵火案的犯罪嫌疑人小孙是一名15岁的花季少女,每次讯问都哇哇大哭,拒不配合,什么也问不出。耐心的宋检察官积极与看守所的管教了解小孙的情况,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小孙经常夜里哭着喊妈妈。宋检察官翻开小孙的卷宗:母亲下落不明。
再次提审时,耐心的宋检察官温柔的问她:小孙,是不是想妈妈啦?听到此话,原先哭闹着的小孙立刻停了下来,喃喃自语道:检察官,你帮我找妈妈吧!“帮我找妈妈,我要妈妈”是小孙讯问时不断重复的话,也是宋检察官回去后脑海中不断回响的声音,还有小孙那哭泣的脸庞,破旧的衣衫。
翻开小孙的卷宗,善良的宋检察官同情这个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从小,父亲打架斗殴,不能养家糊口、还整天殴打辛苦维持家庭的妻子。母亲生下小孙后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也因抢劫罪被判入狱。年幼的小孙只能跟随年迈的奶奶共同生活,奶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靠着低保勉强度日。小孙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自幼没见过妈妈。
宋检察官以自己的真心真情对待小孙,此时看似顽劣、实则脆弱的小孙慢慢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自幼失去父母,她跟着奶奶生活,奶奶没什么文化,只会烧烧饭给她吃。她经常被棚户区的邻居指指点点、被周围的小朋友嘲笑。她恨这些嘲笑她的人,决定报复这些“坏人”:谁嘲笑她、她就烧谁家的房子。她连续烧了十多户的房子,被蹲点守候的警察当场捉获。宋检察官对她进行正面说服教育,促其真正认识自己行为的危害性。
检察官清醒的认识到:父母的缺失、邻居的嘲笑,让自卑和报复的种子在小孙心理萌发,是促使她犯罪的原因。只有帮她调节心态才能挽救她,让她不再报复他人。她渴望母爱,渴望家庭的温暖,寻回失散多年的妈妈是安慰这颗孤独的小心灵的一剂良药,是教育挽救她的关键。宋检察官同情小女孩的遭遇,母性的萌发让她对这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心生怜惜
她决定帮小孙找妈妈,帮她重新寻回失散十多年的母亲。茫茫人海,在没有电脑贮存、没有完整户籍资料的情况下,寻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宋检察官凭着自己的热情和真心,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根据小孙家有限的资料线索,跑了一家又一家的派出所询问,没有汽车,虚弱的她选择步行;没有电脑,执着的她一家家派出所实地询问。
终于她辗转联系到了小孙的阿姨,阿姨冷冰冰的拒绝,检察官情理结合的说服了阿姨找到了母亲。原来小孙的母亲隐瞒过去,重新结婚生子,生活幸福。过去的一切对于她都像一场噩梦,她也思念自己的女儿,但害怕现任丈夫知晓,思想激烈地斗争着。
宋检察官这样说道:“我找到你历尽辗转,非常吃力。由于身体不好我失去了孩子,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庭,我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挽救其他孩子上,我把小孙当做自己的孩子,也希望你能去看看她,去救救孩子。”听到宋检察官的话,小孙妈妈声泪俱下,答应悄悄去看望小孙。在宋检察官的安排下,小孙见到了妈妈。十几年未曾见面的母女俩在看守所内抱头痛哭,小孙哭着向妈妈说:妈妈,我会学好,等我学好了你就要我,接我回家,好吗?
案件开庭审理时,宋检察官认真准备公诉词和教育词,结合小孙的遭遇请求法官从轻处理,使小孙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使她真正知罪、认罪、悔罪。在检察官的协调下,小孙妈妈取得了现任丈夫的谅解。大家共同鼓励小孙好好改造服刑,在监狱里学一门手艺。服刑期间,宋检察官时不时去探望她,关心她的生活,为她送去检察真情。刑满出狱时,小孙对前来送她的宋检察官说:宋阿姨,谢谢你,是您改变了我的生活,挽救了我,帮我寻回失散十多年的妈妈,您就是我的第二个妈妈。
“办案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坚持人性化执法”这是宋宪琳的工作体会之一。实践中,她在办理那些涉及未成年人被害人案件时,既从打击的角度严惩犯罪分子,又从
保护的角度安抚受害的未成年人。
延伸篇
寒、暑假是孩子们的休假娱乐时间,也是少年儿童案件事故多发期,更是宋检察官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日子。他们每年利用寒、暑假,深入街道、社区,结合典型案例以及青春期存在的困惑,开展女生青春期自我保护、网络安全教育等,编写《我的青春我保卫》、《网络安全行》、帮助未成年人解惑释疑、依法维权。
你看,“检察官进校园”了,宋检察官把案例编写小故事、快板书、小品;先后在静安区多所学校开设法制讲座,听众数千人,她不顾疲惫的身躯,多次深入本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集中学校,设立 “小法苑”,开展普法讲座、亲子座谈等活动。
拓展社区工作平台,她和同事联合5个社区未保老师成立“未成年人自护援助俱乐部”、“检察官日月谈”,会同未保办编写《未成年人自我保护365》系列宣传手册和流行歌曲,《自我保护365》成孩子们喜欢的口袋书。与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探索符合社区闲散青少年特点的法制宣传工作,举行多场“阳光普照,法在我心”宣传活动;与司法局等部门开展“法治夏令营” “阳光普照,法在我心”活动。
笔者离开时,宋检察官说:我只是一个爱孩子的平凡人,我我一直坚信,教育了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也是和谐了社会。我所在的一切都出自对孩子的爱,我所获得的一切荣誉属于所有静安未检人。
二十五年的历程,她,未检战线的一名老兵,见证了未检人在“小儿科”的岗位上,默默干着 “大事业”;见证了,那些受到扭曲的幼小心灵得以复苏,那些频临崩溃的的家庭重新有了欢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当处于花季雨季的他们不小心犯了错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急切地需要能得到理解、关心,给他们指引人生道路的辛勤园丁。而宋宪琳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园丁,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以对孩子们的爱、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谱写了一首未检人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