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好友通过QQ“呼救”借款2万元行骗
 
    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好朋友在QQ上提供视频图像‘验明正身’,怎么还会有假?”被骗走2万元钱的刘先生怎么也想不通,这个QQ盗号的骗局是如何设置的。最近,静安区检察院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件,一条QQ盗号黑色产业链由此浮出水面。

  今年3月11日,刘先生上网时,公司合伙人张某的头像在QQ上亮起。张某发来一段自己的视频,然后在屏幕上打字:“最近手头方便吗?今天先借我一笔钱,我亲戚急用。”因为俩人素有金钱往来,刘先生几乎没有多想,马上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汇了1万元到张某指定的账号。当天17时许,张某又主动发起对话,依旧发来一段自己的图像:“再帮我汇1万元吧。”刘先生再次汇1万元到指定账户。随后,张某借故离开。半小时后,张某提出再借3.5万元,刘先生突然觉得疑惑。此时,正巧张某走进公司,刘先生这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

  令刘先生和张某同时感到疑惑的是,骗子怎么会有QQ主人的视频?张某只记得自己点开过陌生人发过来的网页链接,和陌生女子进行过视频聊天。

  刘先生报警后,警方很快通过侦查手段抓获了诈骗团伙潘某等人。据潘某交代,他们5人都来自广西农村,通过周密安排在QQ聊天工具上诈骗钱财。先由两名资深“老板”到网络黑市上购买盗号软件,将软件植入一些“美女照”、“美女视频”等文件;还有两名年轻的“键盘手”,他们专门选择上海地区30岁左右、QQ使用5年以上、且女性好友较多的男性,在冒充女性与对方聊天过程中,发送文件让对方的电脑感染木马病毒,同时录下对方的视频,以备事后使用。“键盘手”还负责用盗来的号码与别人聊天诈骗;还有一名车手,则守候在ATM机边,一旦转账成功,就把钱取走。

  一条QQ盗号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其中包括木马制作、售卖、感染、盗号、洗号、诈骗等多个环节。“目前,还很难从源头上切断这条犯罪链条。”办案检察官分析,尽管潘某团伙已被绳之以法,但他们背后的网络黑市还“藏得很深”。潘某等人并不会编写木马程序,他们所使用的病毒程序都是网购而来。这意味着盗号者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他们除了售卖木马病毒程序外,也在网上叫卖被盗走的QQ号码。

  检察官提醒,网民要格外注意网络安全,不要登录色情网站,不要从不安全的网站下载软件,不要随意打开垃圾邮件的附件,更不要接收陌生人发的文件;此外,“克隆”QQ空间是近期新出现的伪装形式,一些网站看起来跟QQ空间一模一样,引诱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而将其盗取,网民上网时也要格外小心。

  新闻链接

  网络犯罪数量每两年翻一番

  “上海检察”微博开通方便获取线索

  日前召开的“上海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工作”研讨会传出信息,去年1月至今年9月,本市各级检察机关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批捕案件387件,涉案903人,其中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实施的犯罪案件共381件,涉案889人。仅在静安区检察院,网络犯罪数量每两年翻一番,利用病毒和木马程序进入网络窃取信息并侵财、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利用社交工具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已屡见不鲜。

  检察官分析,犯罪嫌疑人用虚假身份进入虚拟空间实施犯罪,其行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没有案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行为实施和后果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是分离的,成员之间大多是以虚拟的身份进行联系,发现和侦破十分困难。为此,检察机关实行专业化办案,建立专门查办网络犯罪案件的队伍;还开设“上海检察”官方微博,在互联网上获取犯罪线索,并及时结合办案情况对网民做出提醒。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