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以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为抓手,推进“法治进校园”常态化、制度化,利用专业力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用心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加强机制建设,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工作模式,健全选任机制。深化落实与区教育局会签的关于加强兼职法治副校长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院76名员额检察官全部兼任全区100所中小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在全市率先实现每名检察官至少担任一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确保全员参与,实现全区中小学100%全覆盖。根据每名法治副校长的履职情况,结合学校的不同需求,及时进行个别增补和调整。
完善培训机制。由未检检察官定期对法治副校长开展全员培训,通报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加强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培训,制作更新法治宣讲课件资料库,全面提高法治副校长的授课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处置能力。会同区教育局制作意见征询表,向全区中小学下发,征求对法治副校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方式方法。要求每位法治副校长每年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不少于两次。由学校填写登记表,对法治副校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并纳入检察官个人业绩考核项目。
坚持效果导向,提供菜单式、定制化送法入校。
当好孩子的老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授课主题,采用不同的讲课模式,如针对小学生侧重自护教育,针对初中生开展青春期法治安全教育,针对高中生强调学法守法尊法用法,健全健康人格。提供“青少年普法常识与案例分析”、“防治校园欺凌”、“网络规范与安全”、“预防性侵害”、“自我情绪控制与心理疏导”等十余个菜单式讲课内容供学校选择,提高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做好老师的智囊。结合各个学校的需求,参与拍摄法治宣传片、指导社团活动等。联合区教育局,将普法宣传纳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向全区“道德与法治”的授课老师开展“典型案例评析”、“模拟法庭操作指导”等专题培训,通过以案导学、以教促学,提升师生法律素养。
抓好家长的引导。针对家长围绕“亲子沟通技巧”、“家庭关系与青少年成长”等主题开展亲职教育宣传。今年以来,对6名存在监护不当、监护不力等方面问题的学生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2019年以来,静安区检察院法治副校长共至学校开展相关活动180余次,受众累计达5.6万余人次,受到学校广泛好评。
丰富工作内涵,拓宽全方位、互动性履职渠道。从“面对面”到“点对点”,实现互动交流零距离。疫情期间将常规线下的法治课转至线上,推出“静心维尼”法律小讲堂,由多名法治副校长围绕“上网安全”、“防性侵”、“保护知识产权”等主题录制课件,经各法治副校长转发至学校,确保法治教育不断档、不掉线。由一名专门办理公共安全类案件的法治副校长录制主讲的《暑期交通安全“云”锦囊》被评为上海市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示范课程。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提升法治教育亲历性。在定期至学校授课、指导模拟法庭、情景剧、知识竞赛等活动外,还积极拓宽学校的法治教学实践内容,组织学生至检察院、法院实地参观、开展沉浸式体验。去年以来共组织学校至我院开展模拟法庭8场,邀请学生代表参加检察开放日11场。
从“宣讲者”到“守护人”,推进检校联动常态化。深入走访调研学校安全情况,参与学生安全事故等纠纷处理,督促学校建立突发事件、安全事件预防处理体系。及时介入校园欺凌和不法侵害等行为。去年以来,通过法治副校长共收到涉在校生的相关案件线索9件。静安区检察院法治副校长工作也得到了区委办《静安情况》专题转发。
一个人的付出是暖心,一群人的付出是希望。法治副校长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期待着通过每一位法治副校长持之以恒、润物无声的悉心付出,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点亮一盏盏法治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