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检察院举行金融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09-02

      

2024年8月29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召开金融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静安金融检察十五周年工作情况,并发布《2017-2023金融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市人大代表吴爱华、市政协常委韩汉君、人民监督员周琦麟和来自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代表应邀参加。静安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管巍出席。

静安金融检察十五周年回顾

01情况介绍

会上,静安区检察院金融和知识产权检察部主任王伟伟通报了该院金融检察十五周年工作情况,从2009年8月率先成立“三审合一”“捕诉一体”的金融犯罪检察专业化办案部门,到今年出台《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静安区检察院始终立足主责主业,依法惩治各类疑难复杂金融犯罪,办理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涉众型金融案件及首例新类型案件;持续加大洗钱犯罪打击和预防力度,建立“依法办案、追赃挽损、防范风险”三位一体办案模式;不断延伸检察触角,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察产品,丰富检察护企“服务包”,开展养老诈骗等专项打击行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及时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法治宣传,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线上线下全媒体普法,《护老行动系列水墨动漫》等作品获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二等奖等多个国家级、市级奖项。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提升金融检察队伍综合素能,《打造“静心护企”融合品牌 答好优化营商环境“三道题”》荣获2024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

02发布白皮书

金融检察办案团队负责人朱海荣发布《白皮书》,《白皮书》显示:

办案情——2017-2023年,共受理金融犯罪审查逮捕案件1026件1694人,批准或决定逮捕1296人;受理金融犯罪审查起诉案件1172件2216人,涉及3类15个罪名,包括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934件1754人,金融诈骗类犯罪157件234人,扰乱市场秩序类犯罪81件228人。从案件数量上看,2017-2019年受理审查起诉的金融案件数量有所增长,2019年后逐步下降,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受案数在2020年之后整体平稳下降,但在受理案件中占比仍居首位。从案件类型上看,受理审查起诉的案件罪名相对集中,2017-2019年排名前三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信用卡诈骗罪和集资诈骗罪,2020-2023年非法经营罪取代信用卡诈骗罪位列前三。

犯罪特点——(一)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数量上升后逐步下降趋于稳定涉及人群广,横跨各年龄层、职业群;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广;受高等教育犯罪人员比例上升。(二)涉私募案件有所增加,个别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也卷入受理审查起诉涉私募类案件128件323人,整体呈现以下特点:突破私募基金“特定”投资人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犯罪人员采取回购承诺、差额补足等变相承诺保本付息;资金运作环节问题多发且追查难度大。(三)信贷保险领域犯罪数量趋于平稳,但出现新情况保险从业人员参与犯罪程度加深,形成黑灰产业链;涉案险种多样,不法人员利用理赔规则漏洞进行违法犯罪;信贷领域犯罪从诈骗蔓延到非法经营犯罪。(四)非法经营类案件有所增加,中介参与程度提升——受理审查起诉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55件178人,案件数量逐步增加,呈现以下特点:营造专业投资机构假象;中介作用凸显;与侵犯著作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罪名交织。(五)涉外汇案件出现新情况,跨境资金流转逃避监管“地下钱庄”为主的非法换汇交易平台案件多发,通过虚拟币等中间工具“搭桥”,实现多层级跨境货币兑换;出现“对敲”型非法经营外汇行为,以此逃避监管。

问题剖析——金融犯罪组织结构日趋复杂,非法业务与合法业务交织金融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司法机关需高度关注、积极应对监管“缝隙”被利用,需加强行政监管与执法司法衔接打击治理洗钱犯罪稳步推进,案件办理难度不断增加部分人员风险、法律意识不强,普法宣传需持续推进

应对举措——(一)依法妥善办案,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保持高压严惩态势,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机制,全面提升办案质效。(二)站稳人民立场,全力追赃挽损坚持案件办理与追赃挽损并重,强化资金证据收集审查运用和科技赋能,全流程加强追赃挽损。(三)发挥监督职能,坚持全链条打击聚焦人身、财物,着眼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纠正,加大对金融犯罪链条上资金、技术、中介等关联人员的追诉力度,做实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四)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综合履职加强民事法律监督,注重对生效民事判决裁定的审查,协同开展涉虚假宣传等公益诉讼,探索金融检察综合履职新路径。(五)凝聚多方合力,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结合办案,制发《保险行业经营安全刑事风险防范指南》,从源头堵漏建制;加强与外汇监管等沟通联系,推进行刑衔接、协同治理等工作。(六)贯彻数字检察战略,构建“数智”检察工作新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和科技手段提升办案质效,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依法监督立案、追捕追诉。(七)做好事前预防,开展多维度普法宣传把握“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全媒体推进普法宣传,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八)加强队伍建设,抓实专业化人才培养依托“金融检察小课堂”等平台,加强网络非法期货交易等专业知识学习,开展全方位人才素能培养。

03典型案例发布

检察官张冬莹、杨晓霏发布了保险诈骗、非法经营、骗购外汇、集资诈骗等多个金融犯罪案例。

与会人员对静安区检察院十五年来依法严厉打击金融犯罪,不断加强“新奇特”金融案件办理,着力防范风险、化解矛盾表示充分肯定,媒体记者就如何应对涉案人员结构复杂、手段不断更新迭代的情况等进行提问,检察官一一作答。

04代表委员评议

吴爱华市人大代表

静安区检察院十五年金融检察工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摸索出的“依法办案、防范风险、追赃挽损”三位一体办案模式,为金融行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希望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依法严惩金融犯罪,提供更为优质的“金融检察服务包”,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更优法治保障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台阶。

韩汉君市政协常委

十五年来,静安区检察院办理了很多全国、全市首例案件,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的办案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卓有成效,为守护百姓钱袋子、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作出了贡献。发布的《白皮书》内容详实专业,分析办案数据扎实,总结案发特点到位,剖析问题原因深入,提出应对举措有力,希望继续深化综合履职,打造更多首创首例,营造更为优质的金融环境。

周琦麟人民监督员

静安区检察院金融检察办案团队是一支年轻有活力、专业又务实的队伍,针对犯罪对象老年人居多的情况,他们不断深入社区等进行针对性、专业性、权威性普法,并通过线上全媒体推进,持续提升百姓风险防范意识,必须为此点个赞。今天发布的各种“新奇特”案件,剖析了最新金融犯罪手法等,希望持续加大此类法治宣传力度,从源头上预防金融犯罪侵害。

05领导发言

管巍副检察长表示,近年来静安区检察院始终立足上海“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围绕区“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提升。接下来,将以金融检察部门成立十五周年为新起点,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接续奋斗:一是加强思想淬炼,树牢金融检察“风向标”。把“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充分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持续构建具有“静安范”的金融风险防范大格局。二是加强业务历练,瞄准检察办案“靶向点”。继续深刻领会“三个善于”的基本内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是加强实践锻炼,铺设综合履职“快车道”。深化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积极探索创新履职路径。四是加强专业训练,打磨业务人才“硬本领”。聚焦检察涉外法治,深化检校合作,加强同堂培训等,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静安、法治静安提供优质检察服务和司法保障。

素材来源丨金融与知识产权检察部

文字丨苏双丽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