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好学校”,家长常常不惜血本,而这种“爱娃心切”的心理,却被犯罪分子所利用。他们把自己包装得“神通广大”,编造各种谎言,只为了从家长手中榨取钱财。近日,静安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被告人陈某提起公诉,静安区法院一审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
2021年9月,刘先生辗转找到了所谓“有关系”的陈某,希望对方能够帮助孩子圆“名校梦”,两人在线下见面商谈孩子入学事宜。陈某夸夸其谈,向刘先生表示,自己一定能够搞定入学,有99%的概率能把孩子送进指定学校,即使出现意外,也能够及时安排进其他优质学校。但是,作为报酬,刘先生需要支付大量钱款。
此后,陈某提供了两种“入学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次性收取25万元,第二种方案收取10万元,但是刘先生还需要“腾借”150万元,在孩子顺利入学以后归还,如果事情没有办成,所有钱款都会全部退还。在电话交流中,陈某还主动暗示说,“领导”想要买房,急需借钱。为了孩子入学问题顺利解决,刘先生咬咬牙,凑足了160万元,分多次转账给陈某,并和陈某签订了一份“教育入学协议”。
缴纳完所有费用后,刘先生和孩子就在家等候陈某的通知。但是,直到次年5月,小学开始入学报名,陈某仍不给明确答复,多次拖延,直到8月,才反馈说,事情办砸了,正在安排其他优质学校,但是仍然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无奈之下,刘先生选择向警方报案。
事实上,上当受骗的不止刘先生,家住上海的何女士也为了自己孩子的入学问题,找到陈某帮忙,双方谈妥以40万元的价格帮助孩子入学指定学校。但是,在付清所有款项后,陈某一直没有消息反馈,直到孩子被另一所学校录取,何女士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如梦初醒,自己被骗了。
面对检察官讯问,陈某交代说,自己并没有所谓的“关系”,也不认识所谓的“领导”,刘先生和何女士支付的所有钱款都被他用作个人消费,因为自己有赌博的恶习,已经欠下了数百万元债务,钱一到账,就已经被挥霍殆尽。
检察官认为,被告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家长“爱娃心切”可以理解,但是要牢记,所谓的“关系”靠不牢,所谓的“路子”走不通,如果确实有“人户分离”等特殊情况,也应当及时向教育部门咨询入学政策,而不是盲目地寄希望于“歪门邪道”,这只会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文字丨顾家奇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