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运营莫要指望“走捷径”,已有多人被骗!

时间:2022-09-09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想要在某短视频平台开设店铺,必须按照平台规定流程进行资质审核,如果需要销售白酒等特定产品,还需要额外的手续。不少经营者希望“托关系”“走捷径”,找“内部”的中间人快速搞定,最终却是被骗得血本无归。近日,静安区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对被告人叶某提起公诉。

2021年6月,90后袁女士想趁着直播电商的风口,在某短视频平台开设一家网店,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经验,就在微信添加了不少网店店主的交流群,并添加了多人为好友,想先和大家“取取经”。

在此后的三个月里,袁女士看到,添加的有个“专业人士”时常在朋友圈发布多条可以协助开设网店的广告,对此,袁女士有些心动,多次向对方咨询网店开设流程。对方也表现得相当专业,不仅对某短视频平台的规则说得头头是道,还向袁女士宣称,自己能搞得定各种流程。

达成协议后,最终袁女士在9月下旬,以多个名目分六笔共向对方转账5万余元。在收到转账后,“专业人士”向袁女士保证,网店将在2周内上线,但到了规定时间,对方推说,因为国庆休假的原因,耽误了。直到10月中旬,网店也没有正式上线,甚至这个“专业人士”直接玩起了失踪,微信不回,电话不接,无奈之下,袁女士向警方报案。

无独有偶,从事电商运营的周先生想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经营酒水生意,需要和某短视频平台“报白”。所谓“报白”就是在直播经营酒水等特殊物品时,需要向平台进行额外申请。因为自己对手续和流程并不了解,周先生也找到了这位“专业人士”。

两人在线下见面后,“专业人士”不仅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当天两人还签署了一份酒水报白协议,协议中“专业人士”承诺在2021年9月22日前“报白”成功,周先生需要先行支付人民币1.2万元,如果不成功钱款将在当天退回。但是,到了协议规定的时间,某短视频平台小店没有“报白”成功,周先生只得要求退款,但是对方以各种理由拒不还退款,到了10月,甚至直接失联了,周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警方根据线索,将犯罪嫌疑人叶某抓获,根据叶某交代,自己其实并不是“专业人士”,在平台内部也没有所谓审核的“快速通道”,自己并不能办理相关业务,之所以发布广告,就只是想弄点钱花。

经查,2020年12月至案发,叶某通过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发布广告,宣称可以提供解封某短视频平台账户、在某短视频平台开网店、办理“报白”等服务。叶某在明知自己无法办理某短视频平台相关业务的情况下,仍然与多名被害人签订协议并收取钱款,后未能办理相关业务,在客户要求还款后拒不归还,并将大部分钱款用于归还欠款及个人挥霍等。截至案发,叶某已骗取17名被害人钱款共计26万余元。

检察官说法

检察官认为,叶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款,数额巨大,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开设网店应当遵守电商平台管理规则,配合平台进行资质审查,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能够辅导店铺进行合规经营。诚实守信、合法合规经营应当是店铺经营的第一准则,如果一味寄希望于“找关系”“走后门”搞定平台,不仅违背了商户诚信经营的原则,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文字丨顾家奇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打印此页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