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以案说法
 
冒用身份 佯装患病 假“李逵”难逃法网
 
    日期:2014年06月23日
 
 

被告人陈敏入户盗窃7800元,在逃逸过程中被人赃俱获。这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盗窃案,犯罪事实清楚,被告人供认不讳。然而,静安区检察院审查过程中,却发现事情并非看似那么简单,一个更大的秘密由此引发。

 

敏锐洞察,发现真假“李逵”

在静安检察院检察官王盈的面前摆放着两份证据,一份是被告人陈敏的辨认笔录,另一份是公安机关内网上摘录的《常住人口基本信息》。然而,两份证据中陈敏的照片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前者是双眼睑,后者为单眼睑;前者是尖下巴,颧骨不明显,后者呈国字脸,颧骨较高;前者双齿饱满较整齐,后者上下齿有所缺失。

“两者是同一人吗?为什么在外貌上有如此差异?”检察官小王不禁自问。抱着一连串的问题,小王在提审中除了细致审查入户盗窃的犯罪事实外,更是仔细比对陈敏的外貌特征,并就其真实身份反复讯问,但他却始终咬定其为陈敏本人,并信誓旦旦地称曾与女友共同实施了双眼睑整形手术,手术花费近万元。

 

细致审查,不料陷入僵局

对于被告人陈敏的供述,检察官小王始终心存质疑,但直觉告诉她这不是同一人。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检察官小王一方面细致审查案件,发现《常住人口基本信息》中显示被告人陈敏的出生年份为1976年,她仔细复核了陈敏的简历,推算其求学、工作的具体时间,恰好与其本人交代的简历情况一一对应。小王初步推定,只有关系极为密切的人才能对该“陈敏”的情况如此了解,而之所以要冒用他人身份,很有可能是为了掩盖前科劣迹。另一方面开展补充侦查,及时将被告人身份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向主诉检察官汇报,并与侦查机关取得联系,要求当地公安配合查实被告人的真实身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地公安机关对此并不积极,只是回复陈敏此人已经南下打工,无法查实其身份。

这使得审查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释法说理,案件出现转机

“难道案件就此搁置?”凭着直觉,检察官小王觉得案件仍有线索;凭着冲劲,她决定再次前往看守所,对被告人陈敏进行提审,并着重强化释法说理。同时,她联系了看守所,请管教与陈敏谈心,进行再教育。

终于,案件出现了转机。原来被告人的真实姓名为董成,其冒用的“陈敏”正是他同母异父的兄弟。而董成于2013年刑满释放,之所以不顾手足之情,冒用其胞弟身份,目的在于逃避累犯应当从重的处罚。

经过一番波折,被告人董成盗窃案审查完毕,起诉至法院。

 

一波三折,法庭横生枝节

今年4月,本案开庭审理。正当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时,被告人董成突然摔倒在地,并声称脑部患有肿瘤,剧痛难忍。一时间,庭审无法继续。

“这是被告人董成的又一次伪装,还是确有其病?”检察官小王无法判断。本着司法人道主义精神,最终法庭决定中止审理。

一周后,在查明董成身体状况、排除生理疾病的情况下,再度开庭审理。最终,法庭于近日判处被告人董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被告人董成从冒用胞弟姓名,到佯装患病,自以为可瞒天过海,岂料法网恢恢,在事实和证据面前,董成供认不讳,接受判决。

 

(文中均使用化名)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