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以案说法
 
高回报理财产品须谨慎
 
    日期:2013年03月15日
 
 

某知名保险公司金牌保险营销员李渊嗜赌成性,为还赌债,萌生了利用客户的信任,虚构高利息、高回报的保险产品骗钱的念头。

在收取客户的钱后,李渊出具了保险公司报废的收款凭证,然后按约定每月返回他们一部分利息,用后面骗来的钱来返利堵漏洞,拆东墙补西墙,不记后果,后来漏洞越来越大。客户向他要正式合同和发票,他就想办法拖延、搪塞。在李渊赌博钱再次输光后,没有钱再付给客户利息,客户就找到保险公司要钱。公司一查发现折现保险产品公司根本没有,随即与李渊解除了代理合约。

解约后,李渊继续以某知名公司名义编造虚假保险险种以骗取客户钱款。他骗得客户童明把原来保单退掉,换成一个虚构出来的高利息险种,年利息20%的财富通B款投资连结保险,骗得49940元人民币。

有一天到童明家里去拿其中一笔30940元时,童明的岳母即黄燕也在那里,黄燕听说李渊推销给童明的保险产品有20%的年利息,也想买。第二天李渊再次到童明家里,对黄燕讲童明的保险产品不适合你,然后虚构了一个保险投资险种,每份投资5万元,每月返利1千元或1200元,二年后返回本金。黄燕听后就决定购买两份这样的产品,由此骗得人民币10万元。可是随后几天,李渊就逃往了外地。

在被静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判处被告人李渊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

静安检察院办理此案时发现,李渊正是利用了客户对于高额理财回报的巨大兴趣,才屡次得手。同时他金牌保险营销员的身份,也使客户更不会怀疑产品的真实性。检察官提醒,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盲目听信营销员的介绍,要认真核对是否真的有该项产品存在,并且看清购买条款,谨慎对待。(案中人物均为化名)

 

 
 
 
 
主办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